陈布雷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。他在辛亥革命、北伐战争等关键历史时刻担任记者,深知时局与社会的变迁。1927年,陈布雷加入国民党,成为蒋介石的首席秘书,并在党内赢得了崇高的威望。这个历程,充分体现了他在政坛的智慧和才华。
陈布雷与蒋介石的关系,要追溯到1927年春天。当时,蒋介石急需一位能够为自己提供文案、出谋划策的文人。在众多候选人中,蒋介石为何最终选择了陈布雷呢?原因在于陈布雷不仅文采出众,才思敏捷,且为人温和谦逊,没有任何野心,他的忠诚与无私也使得蒋介石对他刮目相看。因此,陈布雷成为蒋介石的首席秘书,承担了许多重要的职责。
陈布雷在蒋介石身边的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是从1927年到1934年。在此期间,陈布雷始终保持着新闻记者的身份,尽管他时常为蒋介石起草文章,但并不参与官职的管理。初入蒋介石身边时,陈布雷并未想过放弃自己的新闻事业,只有在蒋介石需要他的帮助时,才会暂时前往南京工作,而平时则住在上海,继续从事新闻报道的工作。蒋介石曾问他愿意担任什么职务,陈布雷坦言:“我最初的梦想是做一名新闻工作者,如果无法实现这一梦想,那么我愿意做您的私人秘书。”这番话深深打动了蒋介石,他意识到陈布雷是一个忠诚且无欲无求的人,从此更加信任他。
展开剩余70%第二个阶段是从1935年到1948年,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,陈布雷放弃了新闻工作,正式走入政治圈,成为蒋介石身边的重要助手。虽然他在国民政府中的职务并不显赫,但由于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亲信之一,陈布雷在党内外的威望却极为高涨。然而,身为蒋介石的亲密朋友,陈布雷的家庭却“暗藏”着多个共产党员,这种复杂的背景,使得陈布雷的形象更具传奇色彩。
陈布雷一生有过两段婚姻。第一任妻子杨品仙为他生下了五个孩子:长子陈迟、次子陈过、三子陈适、长女陈琇、次女陈琏。杨品仙在1921年去世后,陈布雷与王允墨再婚,王允墨为他生下四个儿子:陈迈、陈进、陈遂和陈远(其中一个孩子早夭)。陈布雷的九个孩子中,八个长大成人,这也为他留下了浓厚的家族背景。
作为父亲,陈布雷对子女的教育极为严格,尤其是对于从政的问题,他坚决反对子女步入政坛。他强调:“你们要有真才实学,学农、学医、学工、学教书都好,千万不要进入官场,贪图权力。”他希望孩子们能保持清廉的家风,不被官场上的腐化风气所影响。而他的第二任妻子王允墨也在家庭教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王允墨温和且理智,她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矩来教育孩子们:例如,吃饭时每个孩子面前都有一个小碟子,必须先吃完小碟子里的菜,才能吃公碗里的菜。若有孩子挑食,王允墨就会严肃告诫:“所有的菜都有营养,不能挑食,吃完盘子里的菜,剩下的才可以浪费。”
这些严格的教育方式使得陈家的孩子们个个都有所成就。长子陈迟毕业于浙江农学院,成为一名农产品专家,曾在美国留学并任菲律宾远东银行农贷部的职位。陈迟原本有意报考中央政治学校,但在父亲的劝说下,他放弃了从政的想法,转而投身农业。次子陈过则成为一名医生,毕业于浙江医专,后来在浙江省卫生厅担任厅长。三子陈适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科,后来成为武汉测绘学院的教授。四子陈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,成为一名土木工程师。五子与六子英年早逝,最小的儿子陈远则继承了父亲的事业,从事党的新闻工作。陈布雷的两个女儿也都获得大学学历,长女陈琇从事教育工作,次女陈琏则曾在中共中央华东局任职。
值得注意的是,陈布雷的教育理念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尽管家中有多位共产党员,而且其中不少已担任高级领导职务,但这并未妨碍陈家子女在各自领域中的出色表现。陈布雷始终强调:“不做官,不参与政治,不贪图权力。”然而,历史的潮流与个人的理想往往难以对抗。在腐朽的政局中,陈家子女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却依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。尤其是陈布雷的小女儿陈琏,她最终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,投身革命事业。为了隐瞒这一身份,她甚至向同样心系共产党的姐姐陈琇撒了谎。她后来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帮助下,坚守自己的理想,参与了危险的地下工作。
陈琏回忆起她与父亲的关系时曾说道:“在政治上,我父亲是站在国民党一方的,而我们则站在对立面,但父亲为人正直清廉,不以权谋私,生活艰苦。他从不允许我们利用他的身份或权力做任何私事。在家时,我们不讨论政治,身份就是父亲与孩子。”这番话展现了陈布雷既忠于国民党,但也重视家庭教育的另一面。
然而,随着时光流转,陈家的下一代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。陈布雷的长孙陈师孟,虽然生于美国,但成长过程中却走上了从政之路,并成为台湾“台独”势力的代表人物。从陈布雷到陈迟,再到陈师孟的转变,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:无论父母如何引导,外界的环境与历史潮流始终对一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配资-证券配资平台-配资行情-配资平台靠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