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上任日本首相以来,石破茂政府多次挑衅中国。
前有在中国钓鱼岛试图挑衅中国主权,后又有媒体爆料称日本要向菲律宾出口驱逐舰,“以应对中国”。
面对石破茂政府的不怀好意,中方早就进行了严正警告。
但石破茂政府依旧一意孤行。
而最近,在日本的中期选举中,执政联盟遭遇惨败,身为首相的石破茂难辞其咎,最终决定辞职。
这一事件,正说明了,中方警告果真一语成谶......
执意反华的石破茂
石破茂刚刚走马上任时,曾给外界留下了一些积极信号,尤其在对华政策上,释放过几次缓和的姿态。
这种外交态度让部分舆论一度认为,他或许会试图摆脱日本过去“唯美是从”的路线,推动中日关系朝着友好方向发展。
然而,石破茂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之后,迅速改变了立场。
在那次闭门会谈后不久,日本政府开始明显配合美国推进“印太战略”的相关部署,外交政策出现了清晰的“倒向华盛顿”迹象。
随之而来的,是一系列具体的外交动作。
此前,石破茂本人曾在多个场合强调日本不会支持所谓的“亚太版北约”。但这番话很快就被他自己的实际行动所推翻。
在他的主导下,日本与北约之间迅速升温,双边关系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,甚至达成了一些共识性安排。
这不仅被外界解读为“引狼入室”,也严重损害了他上任初期塑造的务实形象。
不仅如此,日本还持续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衅中国。
5月3日,一架日本民用轻型飞机突然闯入中国钓鱼岛领空,引发我方高度警觉,中国海警迅速出动舰载直升机驱离目标。
紧接着的5月7日至8日,日本“狮子号”渔船又擅自驶入钓鱼岛海域,中国海警依法对其进行了拦截、查控和驱离。
分析普遍认为,这种连续性、高频次的挑衅行为,是石破茂政府“选边站队”的一种手段。
当时,日本正处于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敏感阶段。
特朗普要日本“二选一”:要么日本承担更多驻日美军费用,要么接受新一轮的关税打击。
面对这种压力,石破茂所处的境地极其尴尬。
无论如何选择,日本都会为此付出代价。
于是他另辟蹊径,主动配合美国在对华问题上制造摩擦,以此换取美方在经贸谈判中“网开一面”。
而面对日本的这种行为,中方早早发出过明确警告。
外交部发言人曾严肃指出,亚太地区不需要军事集团,也不欢迎任何挑动阵营对抗的小圈子。
如果一意孤行,势必会破坏本地区的和平稳定,最终招致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地区国家人民的共同反对。
而如今,石破茂面临的困境,刚好说明了中方的警告是无比正确的......
中方警告一语成谶
7月20日,日本中期选举结果出炉,给执政联盟带来了沉重一击。
自民党与公明党所组成的执政阵营,不仅未能如愿维持国会优势,反而在参议院沦为“少数派”。
对一个执政政府而言,这种失利无疑是一次重创,而作为自民党党首的石破茂,理所当然地成了众矢之的。
随即而来的,是石破茂内阁支持率的断崖式下跌。
据《共同社》在7月21日至22日所做的全国民调显示,石破茂政府的支持率跌至22.9%,创下新低。
更为严峻的是,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——51.6%,明确表示他应该辞职。
不仅如此,政局动荡还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。
由于投资者对日本未来财政政策的稳定性缺乏信心,日本国债市场迅速承压,资金外流迹象加剧。
一时间,内外压力齐聚,石破茂政府风雨飘摇。
在这种情况下,自民党内部要求石破茂下台的呼声也不断涌现。
不少重量级人物不再遮掩不满情绪,纷纷发声“逼宫”。
前干事长甘利明在社交平台上直言,石破茂连遭选举失败却依然恋栈不去,将“失去最后的支持者”;
农林水产副大臣笹川博义则直接在博客和媒体采访中强调,“领导人必须对失败承担应有责任”;
众议员佐佐木纪、参议员山田宏等人也纷纷表态支持石破茂下台。
就在这种党内压力四面袭来的情况下,石破茂虽在7月21日仍嘴硬表示“计划留任”,但仅过两日,便在7月23日改口,承诺将在8月底前正式提出辞职。
表面看,这是一次政治挫败,但背后,却是日本上下对他执政理念和战略选择的深刻否定。
从执政初期的对华缓和,到后期全面转向“对抗路线”,石破茂最终选择与美国联手对华强硬,主动刺激地区局势升级。
这一系列做法,尽管赢得了部分美方赞许,却严重损害了本地区的和平环境,也激起了日本国内不少民众的忧虑和反感。
中方早就警告过石破茂政府,但是他听不进去。最终,事实证明,正如中方的警告那样:
任何损害地区和平的行为,都将招致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的共同反对!
参考资料:
日本首相石破茂计划8月结束前宣布辞职——央视新闻
日媒爆“日本将向菲律宾出口六艘二手驱逐舰应对中国”,中方已多次明确表态——环球时报
顺阳网配资-证券配资平台-配资行情-配资平台靠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